这几天,【个税】在热搜榜上就没下来过:3月1日至6月30日,2020年个税年度汇算开始办理。
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升至一万元。
个税,也就是个人所得税,打工人对这个词都不陌生吧。
个税起征点自1980年确定为800元后历经了四次调整,悄悄八卦一嘴,2017年两会,董明珠提出调高个人工资、薪金所得起征点至5000元。2018年,个税起征点就提高至5000元/月(6万元/年)。(超喜欢董大姐善解人意)
另外,首次增加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也就是说,以上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了。
这些税前扣除项目,十分零碎,不好日常统计扣除,因此,国家制定了“月度预缴,年度清算”的政策。
这样一来,个税年度汇算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对过去一年税前扣除项目(如专项附加扣除)的查缺补漏,多退少补。
比如2021年的汇算,就是对2020年缴纳的税款进行一次“体检”,交多了退还给纳税人,交少了纳税人需要补缴。
有些人退回来10000多元。
有些人却需要补缴上千元。
如果需要退税,可以选择提出申请或放弃,没毛病。
如需要补税(符合规定的免予汇算情形除外),没有办理个税汇算的,可能面临税务行政处罚,并记入个人纳税信用档案。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条,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追缴税款、加征滞纳金。滞纳金则从超过缴纳期限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
今天,小编就来聊聊,个税年度汇算的那些要注意的事。
文章内容速览
1、1分钟判断自己退税 or 补税
2、税前扣除项目包括哪些?
3、手把手教你办理年度个税汇算
1分钟判断自己退税 or 补税
依据税法规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需要办理年度汇算:
①已预缴税额大于年度应纳税额且申请退税的;
②综合所得收入全年超过 12万元且需要补税金额超过 400元的。
简单地说,需不需要补税,看你年收入有没有12W。
当你年收入少于12w的时候,大可放心,你只会出现2种情况:
①税缴多了,可以退税;
②税缴少了或刚刚好,不需要补税。
大部分人打工人的春天,来了!赶紧申报,坐等退税。
当你年收入超过12w的时候,那会出现3种情况:
①税缴多了,可以退税;
②税缴少了,补税金额少于400或刚刚好,没法退税,也不需要补税;
③税缴少了,补税金额多于400,需要补税。
一般而言,补税越多,那意味着年收入越高,小编做梦都想为国家税收做贡献,体验一下补税的快乐
如果关心如何计算退税、补税金额的朋友,可以接着看本文第二大部分;
如果对此不感兴趣,可以直接跳到本文第三大部分,手把手教你如何办理个税汇算。
税前扣除项目包括哪些?
税前扣除包括: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和捐赠。
基础计算公式
2020年度汇算应退或应补税额=【(综合所得收入额-60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捐赠)×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020年已预缴税额
细细拆分一下,大致可整理成下表供参考:
我们一项一项分析:
①综合所得收入额: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
不包括: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纳税人取得的可以不并入综合所得计算纳税的收入。
②6W元:个税起征点,5000元*12=月6W。
③专项扣除:单位帮我们缴纳【五险一金】,其中的【三险一金】由我们自己缴纳一部分费用。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④专项附加扣除:
如前文提到,为了减轻老百姓日常生活负担,新增6项税前扣除。
子女教育:每个子女每个月可以扣1000元,从3周岁到博士都可以扣。
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继续教育:分为学历继续教育和职业资格继续教育。
如果是提升学历,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
如果是接受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接受本科(含)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选择由本人扣除。
大病医疗:必须走医保,且自费超过1W5的部分,才可享受扣除,扣除最多不超过8W。
医药费可以选择由本人或配偶一方扣除,未成年子女可选择由父母一方扣除。
住房贷款利息: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每月1000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由夫妻双方其中一方扣除。
需要注意的是,只能享受一次享受首套住房贫款利率的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住房租金:本人或配偶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房子,租房子住的,可以按以下标准扣除:
1、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2、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需要注意的是,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
另外,不可同时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扣除。
赡养老人:赡养60岁及以上父母或子女均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独生子女每月2000元扣除,非独生子女可均摊或约定分摊等。
⑤其他扣除:主要包括商业健康保险、递延养老保险等。
买保险还可以免税?你没看错!
不过,这里的商业健康保险,指的不是一般所指的重疾险、意外险等。
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比如税优险,它可以理解为【一年期医疗险】+【万能险】。
医疗险很好理解,住院及住院前后门急诊、特定疾病门诊和慢性病门诊大部分都在保障范围。
万能险可用于个人退休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和退休后个人自付医疗费用支出。
另外,税优险最主要有2个优点:1、可带病投保,没有等待期,并保证续保;2、报销范围广,医保外也可报销。
带病投保可谓是税优险非常大的亮点,在中国保监会印发的《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应按照长期健康保险要求经营个人税优健康保险,不得因被保险人既往病史拒保。
在某些税优险产品中,针对标体,保额20W,而非标体(带病投保),仅4W。
税优险能抵扣多少税呢?按照不同收入,减免金额不同,每年最高可减免2400元。
以全年应缴纳金额为6W为例,税率为10%,一年可省下2400*10%=240元,也不算太多,再加上税优险保费也不算便宜,20万保额,30岁女性一年也要500左右,60岁则要4000左右。
所以,相对能退的税款,小编觉得买保险,保障全,性价比高更为重要。
再聊聊税递延养老保险,它是指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支付,在一定标准内税前扣除,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领取商业养老金时再征税。
在上海、福建和苏州等地区,已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业,且在29个城市探索了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表示,我国超过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2%以上,银保监会正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不过,税递延养老保险最高每月只能减免1000元,节税效果也较为有限。
⑥捐赠: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用于符合法律规定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支出,准予按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⑦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不同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对应不同的预扣率及速算扣除数:
手把手教你办理年度个税汇算
办理退税有三种方式:自己办、单位办、请人办;有三种办理渠道:网络办、大厅办、邮寄办。
小编最推荐纳税人自己通过手机APP办理汇算,方便简单,躺在床上1分钟搞定。
写在最后
个税年度汇算对每个纳税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放弃退税款,是我们的权利,但补缴税款,是我们的义务,躲是躲不过去的。
再次强调,年收入超12w的小伙伴,一定要通过手机APP或其他方式及时办理,如果逾期,可能会面临罚款,计入个人信用档案,以后对车房贷款都有影响。
前几天,小编试了几次打开申报页面老是报错,无法登录,昨天凌晨1点左右,小编再试了一下,顺利登录,申报成功了。
建议无法登录申报的小伙伴们,在早上6点左右或者夜晚0点以后尝试一下,或是4、5月份再尝试申报,不要挤着3、6月这个人潮。
祝大家申报顺利。
小雨伞
简单透明的保险经纪服务平台